體脂磅準唔準?了解亞洲人的體脂標準及健康減脂/增脂方法!

香港人愈來愈著重健康,亦希望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形,因此市面上新增不少「體脂磅」,助你在家中也能輕鬆了解自己是否處於健康的狀態。有別於一般的磅,「體脂磅」能夠計算出你的體內脂肪或皮下脂肪。究竟兩者有何分別?如何計算?亞洲人的標準體脂率應維持在甚麼水平?閱讀下文一一了解!(附健康減脂/增脂方法)
人體內應有多少脂肪?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有甚麼分別?
「體內脂肪」指的就是「人體內的脂肪」,人體內應有四分一的重量屬於脂肪。而「體內脂肪」又可以細分為 2 種,包括:
- 皮下脂肪
- 內臟脂肪
簡單測試分辨「體內脂肪」
首先收緊你的腹部肌肉,嘗試揑著肚子,可以揑出的肉均是皮下脂肪。內臟指肪位於腹部的核心,、肌肉壁內側,圍繞並保護重要器官,即使刻意揑著肚子亦難以接觸。
一般來說,內臟脂肪最常見於中年男性,有人又會稱之為「啤酒肚」,內臟脂肪過高,肚腩亦會相對大。而且,當內臟脂肪太高也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其實男性本質就有累積脂肪的遺傳傾向)。
而女性就更常於皮下儲存脂肪(皮下脂肪被證明與發育中的胎兒和母乳喂養所需的營養有關)。
6 大計算體脂方法
「體脂率」代表體內脂肪重量佔總體重的比例。除了目測,常見測量體脂的方法有 6 個,包括:
1. 公式計算法
這個公式將 BMI 值、年齡和性別納入考量,從而推算體脂率。公式如下:
體脂率 = 1.2 x BMI + 0.23 x 年齡 – 5.4 -10.8 x 性別(男生的值為 1,女生為 0)
2. 腰圍體脂計算法
透過量度腰圍(公分)和體重(公斤),就可以大概計算體脂率,公式如下:
男性的體脂率 = (腰圍 x 0.74 – 體重 x 0.082 – 44.74) / 體重 x 100%
女性的體脂率 = (腰圍 x 0.74 – 體重 x 0.082 – 34.89) / 體重 x 100%
3. 脂肪夾
透過量度多個身體不同部位,如腹、手臂、背、大臂的脂肪皮摺厚度,再運用數學公式及參考對照表,便可以計算出體脂率。
4. 水底稱量法
由於肌肉和脂肪的密度不同,自然,在水中的重量也不同,只要比較一個人在陸地和水中的重量的分別,就可以計算出體脂率。
5. 使用雙能量 X 射線吸收測量法 (DEXA)
DEXA 是一部特製 X 光機。其實 X 光對肌肉、骨質和脂肪都有不同的穿透度,藉不同的穿透度就可計算出身體各組織的百分比。
6. 使用智能體組成磅
不過最簡單,當然是使用「體脂磅」,又稱智能體組成磅 ,除了大型的,更有小型的可以放在家中日常測量用。常見牌子包括 Tanita 等,智能體組成磅的原理很簡單。上磅時,會有微電流經過人體。由於脂肪不導電,一個人愈多脂肪,電流就會愈慢,脂肪磅就可以透過電流的速度計算出一個人的體脂率。
但不少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體脂磅準確嗎?
消委會曾就不同的體脂磅進行測試,以各牌子體脂磅讀數與醫療測脂儀器的數據作比較,結果顯示 TANITA 及另一牌子的產品數據最準確。報告中亦曾提及,產品的準確度取決於內置方程式的設置,而 TANITA 正是專為亞洲人而設的。
亞洲人的標準體脂率
Tania 根據 DEXA 的黃金標準及相關研究,制定以下標準(此標準適用於亞洲人及白人):
性別 |
男士 |
||
年齡 | 18 – 39 | 40 – 59 |
60+ |
少於正常標準 | 0 – 10% | 0% – 11% |
0% – 13% |
標準水平 |
11% – 21% |
12% – 22% | 14% – 24% |
多於正常標準 |
22% – 26% | 23% – 27% |
25% – 29% |
過於肥胖 | 27% – 45%+ | 28% – 45%+ |
30% – 45%+ |
性別 |
女士 |
||
年齡 | 18 – 39 | 40 – 59 |
60+ |
少於正常標準 |
0 – 20% |
0% – 21% |
0% – 22% |
標準水平 |
21% – 34% |
22% – 35% | 23% – 29% |
多於正常標準 |
35% – 39% |
36% – 40% |
30% – 36% |
過於肥胖 |
40% – 45%+ |
41% – 45%+ |
37% – 45%+ |
除了體脂率,大家也要注意「內臟脂肪的指標」
正常 | 偏高 |
過高 |
|
評級 |
低於9 |
10 – 14 |
> 15 |
評估 | 需要透過適當的運動及均衡的飲食,繼續監測評級 | 考慮控制飲食和/或增加運動,從而將脂肪減至標準水平 | 應該進行更劇烈的運動並改變目前的飲食。諮詢醫生和進行醫療診斷 |
如果體脂率高於/低於標準會出現甚麼健康問題?
體脂可以維持體溫、保護關節及內部器官。過多的脂肪會損害人體長期健康,而減少體內多餘脂肪可以降低患上某些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二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
而身體脂肪過少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女性月經不調及不孕。長久下去,會引起其他健康風險,例如骨質流失。
減體脂的 3 大方法
1. 從飲食入手,控制熱量吸收
攝取比身體消耗少的熱量。當身體缺乏熱量的時候,會開始消耗體內堆積的脂肪,達到減脂的效果
2. 增加蛋白質攝取
多以蛋白質取代碳水化合物的熱量攝取。蛋白質同時可以有助增肌,搭合運動,可以更快達到理想身形
3. 進行減脂運動
有氧運動的減脂效果一般比無氧運動好。兩者同時進行就可以同時增肌。高強度間歇運動是不錯的選擇
增體脂的 3 大方法
- 養成早睡習慣,亦要有充足睡眠
- 不吸煙
- 注意平日飲食:
- 均衡飲食:除了攝取的份量要足夠之外,質量也非常重要。為確保身體可以吸收均衡營養,每日飲食必須包含 5 大類食物,奶類、蛋白質類、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除此之外,要減少進食油份高及含高飽和脂肪的食物, 如動物性脂肪、甜品,應多選擇含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芥花籽油、橄欖油、堅果等
- 每天吃 3 餐及 3 次小吃以增加熱量,正餐可多選用喜愛的健康調味料及香草,例如蒜頭、檸檬、黑椒等:而小吃可選擇花生醬多士、無鹽堅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