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Price
  • 立即登入
  • 免費註冊
    沒有任何瀏覽紀錄。
  • 沒有項目比較紀錄。
  • 商戶分類
  • 情報
  • 二手
  • 網購
  • 商戶中心
Price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長尾巴挑機超音鼠

2020-09-09

《TopGear》電視節目上的F-35在賽道力壓McLaren Speedtail,不過移師至生產線上較量的話又會鹿死誰手呢?

坐在哥爾夫球車後邊穿過德州沃斯堡(Fort Worth)的F-35工廠時,間中劃破寧靜的就只有F-35超短距離起飛所發出的強大聲浪,其他時候場上簡直靜似星期日傍晚的太極氣功班。兩個星期後7,700公里外Woking,有一副4.0公升V8挾着連珠炮響降生世上,聲浪一下子便打斷麥拿侖Speedtail生產線上的交談聲,所有人都好像馬上進入了連咳嗽都要盡力壓低聲量的教堂崇拜模式。世上速度最高最不得了的兩大機器,生產現場的氣氛實在平靜到令人吃驚。你或會說這叫恰如其分,畢竟這兩種機器的駕駛者分別直搗1,930和402km/h極速時,大抵也用得着一絲淡定沉着,而且心中很可能對那些負責裝配零件保其出入平安的工人寄望甚殷。

大家也許已在《TopGear》電視節目看過這兩大利器一決高下,交鋒最終以F-35壓勝收場。不過移師至雙方生產線上鬥快,Speedtail需時7.5日的生產過程相對於噴射對手的18個月裝配期又豈止快了一星半點,就算說Speedtail反將對方一軍的效果超乎一雪前恥亦不為過。由此可知皇家海軍每接收一架終於塗上灰暗迷彩的新造F-35,麥拿侖便可以造出另外27部Speedtail,數目甚或更多。不過撇開時間上的差距不談,洛歇馬田和麥拿侖把幾箱零部件變成如今有售的兩種最傑出東西時,所用手法其實多有類同,相似程度之高簡直叫人摸不着頭腦(兩者分別索價175萬鎊和1億鎊,邊個打邊個就交給各位自行解讀吧)。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就算交給記者駕駛也不怕撞機的模擬駕駛艙,是國防部唯一准許我們匆匆一瞥的F-35內貌。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另一邊廂的F-35,彈射逃生艙蓋下面只有一個座位。

從最闊的層面來看,兩者都是在脈動裝配線化零為整。它們動用的科技和矜貴物料比你在Qashqai或Astra身上找到的還要多,所以裝配時並非放在不停滾動的輸送帶上一邊向前推進,一邊由出手快過小李飛刀的機械人裝上零件,而是不時在特定裝配站停留,每次逗留一段固定時間後才送往下一生產階段的裝配站,情況好比下重注的傳包裹遊戲。Speedtail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會通過10個裝配站,每個站停留0.75天。至於F-35,單是機翼系統(裝配燃油管之類)就要通過37個裝配站,每站停留1.8天。

「我們並非大量生產。」這天當高球車司機當得十分稱職的F-35國際業務開發總監Steve Over說:「我們從豐田身上學到快速大量生產的方法,竅訣在於讓製作中的產品持續流動。不過所謂流動並非有形運動,情況有別於車廠沒完沒了的機械嗡鳴聲,而是比較像節拍器一滴一嗒。」據眼前屏幕所示,距離脈動裝配線下次動起來還有35小時26分,即是工作班次要輪替四次以上才屆滿時限,焉得不打呵欠。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戰機由一台40,000磅推力的Pratt & Whitney噴射引擎推動,F-35 B所用引擎一個大約盛惠1,500萬鎊。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皇家空軍的Lightning就是在廢氣18,000磅的向下推力幫助之下懸浮空中。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看起來勝似一副尺寸巨大的Airfix模型,幸好部件不是用小罐裝膠水黏合。

麥拿侖不會同時動用全數10個裝配站,每次只會把五部Speedtail送進生產線上的單數或雙數生產槽,從而減少站與站之間交接的麻煩。我曾經探訪風貌酷似邦片大壞蛋基地的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MTC),之後實地參觀了他們悉心組裝570S和720S的過程,感覺恍如看着一套用無厘頭超慢鏡反覆重播同一裝配過程的影片。

「每一個裝配員在這邊每隔32分鐘工作三至四個小時。」Ultimate Series項目經理Alex Gibson拿Ultimate和Sport Series生產線互相比較時說:「他們那邊每天要處理廿部車,我們一個星期造三部。這條生產線的員工都經過精挑細選,自裝配第一個車型P1以來人手已有所擴充。不過裝配Speedtail需要一些特殊技能,譬如處理混能系統的高電壓。這是MTC過渡至高電壓設施的第一階段。」這一點從他背部扣上一條酷似你在電動方程式維修站所見的安全導線便可見一斑。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要在洛歇馬田全長稍多於1.6公里的工廠內有效率地移動,就得動用高爾夫球車和人力車。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以為裝配噴射戰機是世上最好的優差嗎?試試當那位測試新鮮出爐完成品的仁兄吧。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送到上漆部的F-35,會用賞心悅目的舊派方法遮蓋機上重要組件。

Speedtail的板斧關乎車尾擾流翼。設計師用長形車尾末端的彈性碳纖維造成翼片,翼片下面暗藏一套手工非常精美的鋁合金活動機關,機關本身則與波箱相連,每當轉檔時系統便會視乎當前車速調整車身的擾流輪廓。為了盡量減輕重量,這套裝置把身上所有非結構性物料磨個一乾二淨,養眼程度好比技術狂眼中的三級片。

美國那邊的板斧則是B型F-35所用的VTOL垂直升降系統(英國軍方就是選擇了這個型號作為航母搭載的新戰機)。就噴射戰鬥機而言,Lightning的隱形功夫可謂天下一絕。不過為了練成這手絕技,機身表面務須盡量減少折痕和曲折形狀。所以機上武器平時一律藏在化解雷達波的機殼下面,29,000匹馬力的升力風扇則容許皇家空軍噴射戰鬥機施展空中懸浮奇技。這套動力系統由勞斯萊斯供應,與其他英國原產組件加起來佔了F-35所用部件的百分之十五。英國航母的獨特甲板長度則有助我們摸索前置升力風扇相當於18,000磅的冷風推力,要怎樣配合機尾排氣噴嘴吐出的18,000鎊熾熱氣流才能做出正確機體運動。至於沒有VTOL裝置傍身的F-35 A,升力風扇留下的空間意味機上可以多攜帶兩枚空對地導彈和2.2噸燃料,飛行任務的時間得以延長一倍。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儘管千方百計削減重量,Speedtail仍然採用電動開關車門。若非這樣,試問司機就座後怎樣關門啊?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噴射機那邊用機械人上漆,超跑這邊則有賴人手,儘管雙方同樣使用低技術膠布遮蓋術。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不過生產線上也有讓人看着覺得安心的正常地方。所以當我絞盡腦汁嘗試咀嚼那些比較荒唐的數據,眼前最少有一些自己理解得來的日常事物調劑一下充血至近乎沸點的大腦。在德州的生產線上,可以見到Lightning裝配站附近停泊着腳踏式人力車,以便工人寧靜無聲地在廠內輕快移動配送零件。在綠樹成蔭的舒梨郡,則有長期插上電源的Henry the Hoover吸塵機隨時候命確保麥拿侖Ultimate生產線一塵不染。在雙方的上漆部,可以見到F-35的關鍵感應器和Speedtail碳纖維外露的部位貼上遮蓋膠布,以免被噴漆槍直接命中,膠布的使用方法並不見得比你粉飾家中牆壁時遮蓋電源插座和燈掣的手段高明多少。

不過這些小插曲充其量只能短暫打斷我的迷思,事實上我那可憐小腦袋在德州生產線很快便因為Steve Over一句比一句驚人的解說而遭受最沉重的打擊。說起來這裏的廠房車間也許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沃斯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廠房參照當時密芝根和奧克拉荷馬長達1.6公里的生產線興建。不過這等規模並不足以滿足德州人的虛榮心,所以他們籌集了一筆資金,在生產線原有長度上再添廿五呎,真可謂豪氣干雲的至高境界。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超跑一方結合V8汽油引擎和多個電動馬達,兩者加起來的1,055bhp動力輸出相形之下簡直是小巫,但仍然足以讓Speedtail在基本型Fiesta加速至100km/h的相同時間內直搗300km/h。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為求減得一克是一克,Speedtail的門骹一律用機器磨掉所有非結構性物料,真箇索到漏油。

McLaren Speedtail vs F-35

Speedtail車廂設有一張特製座椅,座椅後面有兩個鑲了軟墊的碳纖維兜以便招呼鴻運當頭的乘客。

Speedtail的生產線卻另有一套,基本上是從一個較寬闊的廠房中整整齊齊分劃出來的閒人勿進地帶,乍看之下挺像夜總會的貴賓區,儘管區內的明亮燈光和寧靜程度冠絕所有夜總會。相比之下,F-35的生產線簡直大到匪夷所思。當我得知這條生產線有多長時,大小觀念簡直一下子飄到九霄雲外一去無回頭。室內的1.6公里,感覺上可比戶外的1.6公里長得多,分別之大絕非單單延長了廿五呎那麼簡單。當我們來到生產線和這趟旅程的盡頭,也就是機身和機翼終於結合起來形成飛機應有形狀的裝配區,高球車最先經過的Lightning身軀之龐大令我忍不住嘖嘖稱奇(根據倒數屏幕所示,這架F-35的完成度已達百分之六十八),驚嘆過後卻看見它後面還有另一架F-35,另一架後面又停放着另一架,一架一架又一架……我突然意識到這裏少說也有超過二十架F-35,可是在巨大廠房的比照下,這些飛機簡直好像流放到普通大小玩具箱中的出奇蛋微型玩具。直到在上漆部繞着一架大致上完成了「陰天灰」塗裝的F-35左看右看,我才醒起這種戰機本來就是龐然巨物。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事又一次超乎之前所見。正如離開沃京生產線的106部Speedtail每一部都要送往Millbrook試車場接受火力全開的最終考核,每一架F-35 B出廠後都要在沃斯堡空軍基地通過三次飛行測試,每次測試會花一個小時「小試牛刀」,以確定陸上的檢查功夫無有紕漏。這裏出廠的噴射機,數量足夠讓「試飛員」成為一份全職工作。除了具備軍事經驗,這些機師還得接受大量額外訓練,從而掌握鑑定測試對象有何問題的技能。

「你正好可以幫手推翻F-35引擎聲浪大到震破耳鼓的都市傳說。」Steve在剛剛出廠的完成品滑行到跑道末端掉頭準備試飛時笑說。隨着戰機咻哇一聲拖着橙中帶藍的蜃景熱浪衝向天際,我可以斷定雙耳聽覺猶能發揮功能,背後那個匪夷所思的工廠車間亦再一次回復平靜。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0年6月 第141期